2012年3月26日,全国高职高专网“地方动态栏目”,刊发我院院长来永宝撰写的文章《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推动内涵发展》。现予转发,以飨读者。
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推动内涵发展
来永宝
yl23455永利是福建省示范性高职院校,是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院校。yl23455永利的发展必须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,更新观念,着眼质量提升推动内涵发展,方能有大的作为。
在专业建设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。专业是高职院校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,专业应当常建常新、彰显特色。专业的生命与活力体现在服务产业的能力和水平上,围绕产业集聚打造专业平台,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,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,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,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。因而专业建设必需接地气,必需体现办学定位,必须解决培养能力的问题。而不是仅仅为了解决教师的“饭碗”问题,或是为了形成无机的专业链,或是硬挺“传统”保留专业。
我院坚持“立足闽西、面向海西,为生产、建设、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,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”的办学定位,以国家骨干校建设为契机,主动呼应龙岩“1+2”重点产业和“155”产业基地对人才、技术需求,建立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动态机制,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、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,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、行业、企业和农村,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。
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。加快转变以课堂为中心,以教材为依托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。围绕“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”的培养目标。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,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。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、开放性和职业性。将毕业生就业率、就业质量、企业满意度、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。
围绕国家骨干校建设目标,我院以数控技术、旅游管理、应用电子技术、建筑工程技术、会计电算化、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等6个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为重点,深化“一线二双三证”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的发展,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
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解放思想。师资队伍建设要体现高职的基本特质。要求学生为成为“卓越技师”、“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”打下基础。教师必须是技能大师或是“双师名师”。教师一方面专业理论功底深厚,一方面又是能工巧匠;一方面擅长理论教学,一方面精予技能培训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和背景,更重要的是一以贯之地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应用、新产品开发和社会服务。高职教师不是纯学术型、学究型、学理型的那种,而应当成为技术型、技师型、技能型的智者。
我院始终将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固本强校的重要举措,“十二.五”期间,学院将通过“内培外引”,着力打造专兼结合、“双师”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,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,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,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。“内培”即在校内以“双师型”教师为重点,实施“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、”“骨干教师培养工程”、“优秀教学团队培育工程;“外引”即通过聘任(聘用)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,一批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。我院将进一步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理念,改革评聘办法,建立校企“互聘共培”专业教学团队的激励与长效机制;以创新人事分配制度为突破口,落实教师联系企业实践制度,以参与生产实践、工学结合、产学研用等为重点改革专业教师业绩评价体系;打破专业教学只在校内进行的传统模式,改革教学时间资源的配置方式,创新专业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,为建设优秀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奠定环境与条件基础。
在校企合作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。校企合作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培养技师的做法,建立“现代学徒制”为特点的高职教育体系,变企业招工为招生,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,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订单培养,定向培养和委托培养。或是简单地将一、二年级的学生放在学校培养,毕业班的学生到企业接受实训,反正都是学校一方之事。而应当是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,共同设计培养目标,共同出台培养方案,共同开展专业、课程和“双师”教师队伍建设,共同开展实习实践基地建设。
为保证互利双赢基础上的深层次、多模式的校企合作顺利开展,我院将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。以创建政府主导、在龙岩市职教集团平台基础上,组建“政府主导、行业指导、企业参与、学院主体”四位一体的学院董事会,进一步探索政行企校“合作办学、合作育人、合作就业、合作发展”的高职办学之路,形成利益相关方“人才共育、过程共管、成果共享、责任共担”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,提升合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增强学院的办学活力和社会服务能力,全面提升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。我院牵头的龙岩市职教集团为突破口,以对接产业群的各类行业指导委员会、校企合作委员会为依托,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校企合作相关激励机制、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。
在改善办学条件资金筹措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。高职院校在改善办学条件上要善于聚社会合力。什么是社会合力?就是引入社会资本、密切社会联系、扩大社会影响。首先是引入社会资本,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指出: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”。实践证明,社会资本可以而且应当进入非基本公共领域,高职并非基础教育,在改善办学条件资金筹措上,可以通过政府资本金和学校自有资金的拉动,广泛吸纳社会资本。如产权在校方、社会资本投入经营打造实习基地的运筹模式;校内市场换取社会资金改善办学条件的运行模式;企业一方或校企共同投入建设实训实验、检测等基地、场所的建设模式;校企共同培养人才,企业注入的资金和资助学生的学费等。
(作者系yl23455永利院长、教授)